1、绿色涂料:采用环保原材料制成,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具有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和无污染特性。可再生能源材料:如太阳能电池和风力发电机,能够利用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实现持续供应,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2、高分子材料绿色化的两个重要思考途径是降解和资源化。高分子材料是指单体通过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得到的聚合物而形成的材料,如各种塑料、橡胶等,它也是制造纺织合成纤维的原料。
3、例如通过催化反应净化空气和水体。最后,环境净化材料部分展示了它们在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中的独特性能,为环保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总的来说,这篇文章为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大专院校的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源,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这些环保材料,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4、生态砖是一种具有环保属性的建筑材料,主要用于地面铺设和墙体建造。生态砖的制造过程注重环境友好性,通常利用废弃物料或再生资源作为主要原料,如废陶瓷、废玻璃、建筑废弃物等。通过高温烧制或其他特殊工艺,这些废弃物料被加工成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好的砖块。
是也不是 在 European Space Agency(欧洲航天局)最新公布的视频中,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 Samantha Cristoforetti 向我们展示了宇航员在外太空是如何上厕所的。
后来,航天员用上了靠风机抽吸的“抽气马桶”,使用时先把其中的水分、臭气抽掉,再把干的部分用塑料袋密封起来。2003年我国航天英雄杨利伟执行神舟五号任务时,在历时21小时23分的飞行过程中,借助航天服内一个类似于尿不湿的小便收集装置排便。
我国神舟飞船在待发和发射段以及返回段航天员要穿舱内航天服,航天服内设置了小便收集装置,这些装置可以像短裤那样穿在身上,用于身着航天服的航天员在此阶段收集小便,可以解决短时间的应急情况。
小便时,宇航员使用一根设计巧妙的管子,操作简便:打开开关,管子会自动吸入排泄物。 对于大便,空间站内的马桶虽然空间有限,但设计独特,利用吸力将排泄物收集起来。结束后,排泄物需装入清洁袋,不能直接丢弃于太空。 太空行走时,宇航员会穿着纸尿裤,但长时间使用会带来生理问题,甚至感染。
1、森林的破坏还导致珍稀动物失去栖息地,例如海南坡鹿、华南虎、黑冠长臂猿等,它们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濒临灭绝。科学家们将人类活动自1750年(工业革命开始)至2010年的地球变化绘制成图表,展示了温室气体浓度、海洋酸化、滥砍滥伐和生物多样性的退化等现象。
2、森林锐减:森林是地球的绿色屏障,近年来,森林面积以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减少导致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物种减少,水土流失,影响二氧化碳吸收,加剧温室效应。 土地荒漠化:全球陆地面积的29%受到沙漠和沙漠化影响。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变成沙漠,导致经济损失达423亿美元。
3、另外,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还利用气球上携带的设备直接测量南极臭氧量,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南极的臭氧总量已经从7月的约300多布森单位骤降至93多布森单位。更令科学家吃惊的是,臭氧层中距地表19公里至29公里范围内的臭氧基本被损耗殆尽。
4、一位俄罗斯科学家预言,2036年某天,一颗小行星将撞击地球,其爆炸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1万颗在广岛爆炸的原子弹,地球上的生物将受到毁灭性打击。
整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循环经济,是一个交叉学科,需要使用的知识,生态学,经济学,进一步划分也涉及哲学,植物和动物生态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工业生态等方面的内容,研究循环经济系统,往往采用物质流分析(分析资源的利用效率),生命周期分析,环境管理系统和其他工具。
几年后,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在《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进一步提出了“生态经济学”的概念,并提出了著名的“太空船经济理论”。这一理论强调,我们的经济系统应如同一艘太空船,需要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门学科旨在推动社会经济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生态经济学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出现。 美国海洋学家莱切尔·卡逊在1962年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中,首次将经济社会问题与生态学研究结合起来。
从经济学和生态学的结合上,围绕着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生态经济结构、功能、规律、平衡、生产力及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数学模型等内容。旨在促使社会经济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正式创建的。
短短两个月间,孟加拉国64个县中有47个县受到洪水和暴雨的袭击,造成2000多人死亡,5万头牲畜淹死,200多万吨粮食被毁,两万公里道路及772座桥梁和涵洞被冲毁,千万间房屋倒塌,大片农作物受损,受灾人数达2000万人。四:1994年10月间,印度遭受了一场致命的瘟疫。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发生在1930年。由于炼油厂、金属厂和玻璃厂等工业活动,该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严重。在一周内,有60多人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许多牲畜也死亡。这是早期记录的公害事件之一。美国洛杉矶市在1943年经历了光化学烟雾事件。
、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 1986年 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150公里内,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停产。
古树移栽:受利益的驱使,相当一部分大树古树被移栽到大城市。这种以牺牲农村生态代价换取城市绿化面积的行为直接带来很多危害。
事例一:森林面积减少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对环境具有重大的调节功能。因发达国家广泛进口和发展中国家开荒、采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据绿色和平组织估计,100年来,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坏。
对动物的过度捕捉和破坏动物栖息地导致物种灭绝 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而其中有一些物种已灭绝。从1600~1800年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25种;从1800~1950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了78种。具体引发的灾害事例: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