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村环境治理的特征(治理乡村环境的意义) 返回列表
乡村环境治理的特征(治理乡村环境的意义)

清代中期乡村治理的特点

1、综上所述,清代中期的乡村治理特点体现在地方自治的加强、行政管理的细化、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以及司法独立性的提高等方面,为中国近现代政治改革和民主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清代中期,尤其是嘉庆、道光年间,乡村治理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制度体系,以确保地方自治的顺利开展。其主要特点为: 官民结合的治理模式。乡官一方面是中央政府的派驻官员,具备明确的职权,另一方面则是由当地社会名望、财富、人脉关系等因素产生的精英阶层。

3、清代时期,乡约制度的合法地位被大部分取消,主要因为清政府决定用自己的制度来统治地方政权。治理方式变化 随着中国所面临的社会、经济、政治变革和繁荣发展等因素,治理方式的改变也对乡约制度带来了影响。

农村环境治理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武文霞认为,农村环境污染源主要是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污染、养殖业和污染型小企业等,总体上呈现碎片化、分散化和无序性等特点,要将碳达峰、碳中和融入农村环境治理体系,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制度,推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和依法治污。

2、存在问题 一是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一些居民群众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对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造成的环境影响缺乏认识,主动性不强,环境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甚至个别群众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因此成了环境整治工作的旁观者、局外人。二是部分群众自觉性还较弱。

3、日常生活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由于广大村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高,畜禽散养、农家肥和废弃物乱堆乱放、生产生活废水随意排放等问题依然普遍。垃圾随意堆放公路旁、沟渠边、房前屋后,垃圾长期露天堆放既影响村容村貌,也容易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生活污水较为严重。

阜阳市水资源的现状特征【阜阳市农村水资源环境的污染与保护】_百度...

水土流失是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损失和破坏,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这造成了非点源污染的进一步加剧,而非点污染源分散、范围大、难于监测和控制,具有不能用排放标准来衡量的特点。

阜阳市地下水类型为单一的松散岩类孔隙水,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水力特征及其与大气降水、地表水的关系自上而下划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阜阳市水资源比较丰富。水资源主要由自然降水,河道过境水和地下水构成。全地区年均降水820至950毫米,年均河道过境水径流量322亿立方米。50米以上浅层地下总量每年6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每年约在952亿立方米左右,可利用量每年在722亿立方米,水供需比为81∶1。每年尚余水33亿立方米。

阜阳市水资源主要由自然降水,河道过境水和地下水构成。全地区年均降水820至950毫米,年均河道过境水径流量322亿立方米。50米以上浅层地下总量每年6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每年约在952亿立方米左右,可利用量每年在722亿立方米,水供需比为81∶1。每年尚余水33亿立方米。

农村地区环境如何保护?

安排垃圾运输车辆,每天清运农村生活垃圾。在农村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从思想上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教村民们分类处理垃圾,实现垃圾循环使用。开展卫生评比活动。可以开展卫生环境评比工作,对卫生条件较好的,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鼓励村民主动打扫卫生。实行责任承包制。

根据第三十四条国家健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绿化美化乡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运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摒弃陈规陋习,培养他们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二是完善监管体系,强化落实目标责任。

可以采用种植占地面积大、具有修复能力的树种进行植树造林,开展湿地、山体、水体等各种生态修复活动。同时,要加强环境监测,逐步掌握乡村生态环境的变化,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提供技术支持。发挥旅游资源 乡村旅游资源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促进乡村和城市互动发展的桥梁。

其次,应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资金。例如,在一些农村,保洁员的工资低于最低收入标准,导致他们无法全力以赴,影响了管理效果。 农村问题复杂,仅靠村民自觉是无法解决的。